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参加2024中国城市论坛

时间:2025-01-08  作者:杨娜  来源:   点击:[]

20241227-29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理大学主办,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青年委员会、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全国性会议中国城市论坛(2024):新质生产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管理世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论坛设有11个平行论坛,其中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了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杜发春,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东周群培,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和金保,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杨娜、杨江平共14人参与论坛发言,结合其农村发展、社会工作学科,从生态移民的生计问题、公益组织助力农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来看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策略,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与实践,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杨娜同学基于农村发展专业知识,结合论坛主题,以生态移民搬迁社区藏族妇女生计转型研究:以雅瑞安和社区为例为主题向大家汇报省教育厅项目阶段性调研成果之一,发言以雅瑞安和社区搬迁点藏族妇女2019—2023年的生计手段、劳务输出和收入情况为主体介绍,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在生态移民搬迁下强调重视性别主流化,实现贫困人口的长期稳定脱贫。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目光转移到藏族妇女这个弱势群体上,生态移民后,她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扶贫脱贫能力难以提高,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落脚点放到藏族妇女生计转型研究上。

杨江平同学也以自身社会工作专业为嵌入点,以公益组织助力农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梦南舍助力雁塔村为例为主题,发言围绕梦南舍2020年起在雁塔村开展的一系列气候风险应对工作,通过介绍雁塔村的红梨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及梦南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此引出以梦南舍为例的公益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越来越发挥重要性和独特性,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两位同学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参加本次会议,纷纷表示通过参与论坛,深入探讨了生态移民的生计问题、公益组织助力农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在展现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不仅深化了对气候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也接触到新质生产力研究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拓展了研究视野,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汲取了宝贵的学术经验。论坛强化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研究与地方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社会工作学科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本次大会的举办,二位同学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农村发展和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也给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相互探讨、交流的平台。

据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227月,主任由云南农业大学杜发春研究员担任,专委会锁定民族地区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重要领域,树立精准服务理念,努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民族地区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让专委会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于1986年,是专注于城市经济研究与实践的全国性学术组织,由经济学、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现任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开忠。



  编辑:唐睿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2019

联系电话:0871-65229978

电子邮箱:rwxytuanwei@126.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云南农业大学明理楼B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