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肖洪磊副教授、和虎博士带领2024级农村发展专业28名硕士研究生,赴晋宁县福安村、小渔村开展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文化赋能”与“生态转化”两大主题,通过实地走访、村民访谈、案例研讨等方式,深入探寻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与路径模式。
小渔村:守望绿水青山 创造金山银山
在小渔村,同学们通过参观乡村文创、湿地保护、花海景观、非遗传承等典型资源后,深入了解了小渔村利用位于滇池南岸的区位优势,通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建设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和群众投入,坚持生态保护与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山村的和美善治蝶变。

福安村:古宅活化与非遗创新“双轮驱动”
在福安村,同学们在参观多座清代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300余年历史的关圣宫等古建筑,以及“福安六坊”非遗传承楼后,深入学习了“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市场化运营”的开发模式。福安村通过“15年免费租借+产权共享”的开发思路,盘活了36所清代古民居;将22所四合院改造为非遗刺绣馆、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及文创工作室;刺绣工坊采取“企业订单+农户生产”模式,带动3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依托以上举措,福安村从一个濒临衰落的空心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文旅融合示范村,村民们返乡创业热情高涨,可支配收入极大提升。

此次调研活动,是我院研究生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本土资源,兼顾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与乡村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懂产业、善治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