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宏勇带领2024级农村发展专业、2025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赴曲靖土瓜冲村与红瓦房村开展旅居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此次调研以旅居产业发展为核心视角,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深挖乡村旅居资源潜力,探寻“旅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土瓜冲村:生态基底+在地体验 打造沉浸式旅居样本

在土瓜冲村,调研团队重点考察了该村生态资源保护与旅居产品开发现状。依托村内完好的山林植被、天然溪流及传统农耕景观,该村正探索“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的发展。
同学们了解到什么是旅居村,该村主要通过“14335模式”,政府主导规划与基建,集体整合闲置资源,企业负责运营,村民参与共建,形成“闲置房屋盘活、村庄风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业态场景培育”四大核心,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部分村民通过出租房屋、土地流转或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旅居客,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两三年,形成“新村民”群体。
红瓦房村:闲置农房变身旅居院,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红瓦房村以保存完整的传统红砖民居建筑群为核心资源,调研团队聚焦该村“文化传承+旅居创新”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考察。在曲靖老村长的介绍下,参观了珠源匾额民俗博物馆、红瓦老街、古树及老村长的直播小院,看到了20余栋闲置红砖民居被改造为非遗手作工坊、乡村书店、主题民宿及旅居共享空间。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村内成立公司,组织村民参与旅居项目,培育农家乐13家、民宿18套、餐饮店12家等,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同时,依托百年古树、珠源匾额民俗博物馆等资源,挖掘农耕文化与民俗传统,吸引“曲靖老村长”等网红发挥带动效应,推动乡村文旅品牌化发展。红瓦房村坚持“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保护山水林田湖生态风貌,建设红瓦咖啡小院、研学基地等场景,实现“留住乡愁”与“留住游客”的平衡。未来该村将继续优化配套服务,提升发展质量,探索乡村旅居的长效运营模式。
此次调研是人文学院深化“专业实践+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张宏勇书记表示,学院将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与乡村旅居实践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挖掘特色资源,打造差异化旅居品牌,培养更多懂旅居、善运营、能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