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专业导师简介

时间:2022-09-30  作者:  来源:   点击:[]

李国春,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出版《民族发展与民族平等论》、《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信仰与生态文明》等10余部专著。在《清华大学学报》、《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院省校合作研究项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荣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研省级科研重大专项“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等。


孙海清,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农林经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教育厅农林经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重大课题与横向课题30多项;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曾获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等。



李文荣,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语委科研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点点长;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农业联合重点专项项目、省教育厅社科基金、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3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院省校联合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1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云南省202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指导1篇硕士论文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完成2项教育部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主持云南省农村发展专业硕士导师团队建设项目;获红云红河教师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文明、农村生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杜发春,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民族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外学术兼职:英国《Nomadic Peoples》杂志英文版编委、瑞典皇家科学院《AMBIO-人类环境杂志》英文版编委。在《民族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民族》《中国藏学》《Nomadic Peoples》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民族经济发展论刚》《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西部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研究》《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机制研究》《德钦县羊拉乡志》《中国加拿大研究四十年》等专著10部,其中《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获“云南省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羊拉精神”扎根雪域高原——德钦县羊拉乡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获省委组织部“第二届干部教育培训好案例三等奖”。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参与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获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7月,“云南罗平蜂业科技小院”获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批准支持建设,成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和论文撰写基地。专业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民族文化。


田东林,教授,本科,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成果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优秀成果评审专家等。先后承担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发展、农业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教育管理与区域发展等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工作;指导培养硕士研究70余人,指导2篇硕士论文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先后承担《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读》《教育经济学专题》《现代经济理论》《农民教育专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生课程;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教育部、云南省等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课题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著作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社科规划办、教育部、云南新闻出版总署、云南省人民政府等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教育经济与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农村发展、农业管理等。


 


 

李学坤,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省正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昆明市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省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等纵向课19项;横向规划课题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1篇;主编著作7部;完成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19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5份。获得荣誉:202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20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云南农业大学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2“红云红河”奖;2014年校“伍达观”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项目规划与管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毕东,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任云南省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专著5部、编著6部;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究报告都获得省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指导研究生15名。曾被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工作队长”;课题研究决策咨询报告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曾被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楚雄州新农村建设优秀队员”;多次获“云南农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高校图书馆优秀管理干部”称号。专业研究方向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治理、农村基层治理、农村社会工作、农村区域发展。

 

董华,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和研究生《逻辑与思维方法》、《古代汉语》、《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撰写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CSSCI3篇。撰写专著2部,合著4部,参编教材4部,参编辞典1部(副主编)。主持课题7项。曾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农业大学“红云园丁”奖。被评为校级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产党员。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被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聘为全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

 

杨永红,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担任“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并承担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团体标准”评审专家、云南省“绿办”中药材专家工作组专家和 “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主持、参与完成国际和国内纵向及横向项目近30;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百余篇;担任“南药传承创新系列丛书”编委。



杨金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决策咨询项目评审专家;省教育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10余项目,目前主持省科技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出版专著《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党建扶贫双推进路径研究》等专著3部;主编《践行见远》《中国名村讲坛》《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探索与实践》等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有5份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委领导的批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1年获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云南省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201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伍达观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优秀教师奖;2018年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心理学、干部教育。



 

张毅,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2017年遴选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咖啡产业经济研究岗位专家;2018年遴选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专家组咖啡产业经济专家。负责、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云南—老挝农业投资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咖啡产业经济研究”等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研究”、“外国农业投资对老挝反贫困的机遇与挑战”学术著作4部;参编教材2;公开发表“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产业发展研究”、“咖啡种植户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学术论302012年获云南农业大学“红云园丁奖”;2014认定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016年获云南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负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咖啡产业经济研究团队”获云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工作优秀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路遥,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持云南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地膜专业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等项目;发表“公共环境下的个体成长:多维科学文化水平测量体系构建与分析”、“农业技术转移对老挝瑶族乡村影响的行动研究”、“农业生物降解地膜的需求影响因素研究”、“Agricultural, Ecological, and Social Insights: Residual Mulch Film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Evidence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等论文;出版《实用朴门农艺》、《澜湄流域农业农村发展特色案例研究》专2部。主讲研究生《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民族技术史》、《农村生态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跨境农业农村发展。

 


 

刘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核心6篇;主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2部;省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建设及传播。


肖洪磊,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专家库专家;云南省社科普及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福贡县科技特派团成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昆明市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协会专家组副组长。主持各级各类课题共计50余项,参与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云南省旅发委、昆明市文旅局、大理州政研室、文山州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编制旅游发展相关规划;为石林县板桥街道、易门县浦贝乡、剑川县甸南镇等编制各类乡村发展规划;为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开远市三鼎集团等企业,编制《圆通山景区创建AAAA景区指导方案》、《阿迷州城市生态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策划方案》等专项规划。在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发表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PPT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的借鉴》、《新时代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内涵与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下脱贫地旅游发展“内卷化”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理解与反思:后扶贫时代脱贫地旅游发展困境与转向》等系列文章。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风景园林。


陆依依,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出版专著:《西双版纳傣族“家”的旅游商业化研究》。参编《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研究》获“2017云南省哲社专著”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决策咨询报告获云南省省委领导批示,并获2019年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决策咨询报告类成果特等奖。先后获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云南农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19年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入围奖,《旅游地理学》团队负责人。2019全国第四届“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校企协同育人旅游管理大类课程思政“红色课堂”获云南农业大学2020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和生态旅游。


叶建赓,讲师,博士研究生。公开发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遗产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A Model of Perceived Co-creation Value in Tourism Service Setting A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SSCI)、《Network Transaction Cost Advantage and Its Effects on Shopping Intention in Coastal Economic Zone》(SCI)、《基于优化赋权的人文旅游资源可变模糊评价模型》(CSSCI)、《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CSSCI)等论文。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经济、遗产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


 


  编辑:党群办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2019

党群办公室电话:0871-65229863  团委学工办公室电话:0871-65875031  教学办办公室电话:0871-65227835

综合办办公室电话:0871-65229978  研究生办、科研办办公室电话:0871-65227381

电子邮箱:rwxytuanwei@126.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云南农业大学文翰阁